企业申报国家高新,不但能够享受税收优惠、资金扶持等政策红利,而且能大幅提升企业形象及市场竞争力。
根据统计数据显示,目前,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达46.3万家。
在高企申报过程中,“研发费用”已成为众多企业的重点与难点问题。接下来,我们来说说“研发费用”常见的六大问题。
通常来讲,高企研发费用的核算范围涵盖:人员人工费用、直接投入费用、折旧费用、无形资产摊销费用、设计费用、装备调试与试验费用、委托外部研究开发费用以及其他费用。
企业在核算之时,最易出现的状况是忽略各口径的差别,像高新技术企业的申报口径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项目的申报口径,应在实际应用中需留意其存在的差异。
依照认定要求,倘若企业收入在 5000 万以下,研发费用占比应当达到 5%以上;收入处于 5000 万至 2 亿之间,占比要在 4%以上;2 亿以上的,占比则需 3%以上。
研发投入不正常,主要体现为投入结构不合理、投入忽高忽低等情形。比如,企业研发费用投入类型匮乏,投入大量物料,却缺失物料的使用记录,像设备租赁折旧、水电等动力费用、场地租赁折旧费用等,在同行业中,研发投入类型及占比的差异过大。
依据认定要求,企业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(服务)收入占企业同期总收入的比例不能低于 60%。
企业无法证明为高新收入,主要是由于企业产品并非“自产产品”而是“商贸行为”,或者核心技术不在《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》内。与此同时,企业无法提供产品编号、规格、合同发票规范,以及销售收入辅助账等资料,致使审计难以辨别。
部分成本核算能力薄弱的企业,受人力等因素限制,未统计工时、标准成本数据,或者根本不存在这类数据。在实际操作中,按照研发耗用的时间区间,有些企业会将人工、材料等费用,以 10%、20%的比例盲目地进行分摊。
众多申报企业将研究开发项目立项书中未罗列的管理人员(包含法人)、生产人员的薪酬归入研究开发人员人工,或者将企业管理、财务人员算入研发人员。
另外,还有设备、无形资产及材料的投入使用杂乱无章,甚至没有相关记录。
很多企业仅以一个辅助台账作为记账依据,对于研发部分的费用缺少更详尽的明细,例如研发人员考勤表工作记录表、研发设备工时使用表、实际的研发领料记录及月度领料汇总,以及各种需要合理分摊的费用分摊表格等。这些基础的研发账务核算资料必须留存于账内以备查看。
近年来,伴随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重视,加大了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监督检查力度。即便已经申报成功、获取高企资格,也并非一劳永逸。全国存在众多高新企业因检查、整改不合格而被取消或撤销资格的情况。
被取消原因包括:
研发费用占比不达标不规范;
科技人员占比不达标;
累计2年未填报年度发展报告等。
在这些取消原因当中,大多也是研发费用占比以及规范性的问题,这也是许多企业及财务在整个维护期颇为头疼的方面。
一旦高企资格被取消认定,税务机关会追缴之前已享受过的税收优惠。此外,也将对公司的声誉造成恶劣影响,特别是上市公司以及在IPO计划中的企业,严重影响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形象。
总之,企业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后,务必重视研发费用的管理和核算,确保准确、合规。